鲍元恺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鲍元恺《炎黄风情》选曲四首
鲍元恺(1944—),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河北青县人。1957年至196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学习长笛和作曲,1962年至1967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就学,师从苏夏、江定仙、陈培勋、杨儒怀和段平泰学习作曲和作曲理论。
1973年起在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并先后在台湾南华大学、天津师大和南开大学任兼职教授。现任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任特聘教授、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顾问;鲍元恺是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是中国国务院列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鲍元恺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声乐套曲、清唱剧、舞剧、歌曲、影视音乐和儿童音乐,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创作奖,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香港、台北,以及巴黎、柏林、伦敦、多伦多、纽约、洛杉矶、悉尼等世界名城演出四百余场。他以中国传统音乐同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交响系列《中国风》(包括获得中国首届金钟奖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京都风华》、《戏曲经典》、《华夏童谣》、《台湾音画》等七个篇章),在各地华人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同时也在欧洲、北美和大洋州赢得了异国听众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美国全美广播电台NPR以及欧洲《泰晤士报》与《赫尔辛基日报》等曾多次对鲍元恺的艺术成就进行报道或专访。
1991-2001十年间,他以西方音乐形式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系列《中国风》(Rhapsody of China,包括《炎黄风情》《台湾音画》等七个篇章),已在亚洲、东西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40个国家与地区上演,多次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年音乐会和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的演出曲目。2004年以来,他又连续以第一交响曲《纪念》、第二交响曲《烽火》、第三交响曲《京剧》》、第四交响曲《厦门》在听众中不断引起强烈共鸣。2008年完成的清唱剧《禹王治水》在艺术上更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些作品先后由Philips、雨果、DG、EMI等多家唱片公司出版唱片。他的艺术成就多次被国内外各种媒体报导,近年来被香港出版的《华人》,台湾出版的《乐览》和美国出版的英文《音乐中国》等刊物作为封面人物。
1993年,鲍元恺应美国新闻总署之邀赴美国七城市访问讲学。1994年至2000年七次赴台湾担任客座教授、世界华人征曲比赛评委和交响乐团艺术指导。1996年2月2日在北京和台北同时举办其作品〈炎黄风情〉的两岸同步音乐会。1997年应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邀请赴东南亚访问。2001年赴欧洲访问,并在瑞典和芬兰举办其作品交响组曲《台湾音画》的专场音乐会。
鲍元恺从教三十余年,在海峡两岸亲传弟子百余人,其中刘长远、刘彤、伍嘉冀等已经成为蜚声乐坛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