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覃明湘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覃明湘,中国著名小提琴制作大师 中国老一代提琴制作家的代表人物,祖籍湖南,1946年出生于黔阳,从小在黔阳长大,受雪峰山的灵气薰陶,受沅水的滋润成长。覃明湘的父母并不熟通音律,但他从小却酷爱音乐,喜欢探寻丝竹之乐。1960年14岁时,覃明湘便制作了一把二胡,从而迈出了涉足民族乐器制作的第一步。由于覃明湘对音韵的先天感悟,1961年便进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学习制作高级二胡等数种民族乐器。当时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汇集了国内民族乐器制作的精英,为后来中国民族乐器的制作输送了许多人才,可以说是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摇篮,也就是在这摇篮里,成就了覃明湘的艺术人生。

    覃明湘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起初并不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他家境贫困,而且还有一个不起眼的背景,那就是来自湖南山区这么一个古称蛮夷之地。然而覃明湘人穷志不穷,他的勤奋努力逐渐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有一年,覃明湘制作的二胡在全国工艺美术展中获了大奖,这时全厂师生才对这位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刮目相看。后来,师兄妹们不仅赞叹他的制作技艺,更愿意向他交流学习,此时的覃明湘开始痴迷于音韵的世界了。

    期间,覃明湘又迷上了小提琴制作的研究,1962年想投奔当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谭抒真,专门从事小提琴的制作。然而,当时的谭抒真名贯大江南北,想见上一面十分困难。但覃明湘凭着对艺术追求的一股韧劲,好不容易打听到了谭抒真的家庭地址,便经常带着自己制作的小提琴晚上登门求教。

    艺术家是严谨的,覃明湘每次登门,谭抒真都耐心指点。覃明湘为探求高级小提琴的研究和制作,也煞费了一片苦心。有时为解求一个技术上的答案,覃明湘要在谭抒真家门口守上十几天才能见上一面,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多次的交往,谭抒真被覃明湘执著的精神感动了,收下了这位非正式学员身份的学徒。这种为艺术追求不懈努力的师徒情延续了四十几年,直到谭老去世。这四十多年中,覃明湘辗转南北,追求艺术,始终得到谭抒真大师的悉心指导,尤其在音响学理论上覃明湘大胆借鉴,又不断创新,制作出了不少好提琴。

    1967年,覃明湘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毕业。当时,国家正着手西洋乐器的振兴。成绩优异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覃明湘又被组织上安排转入广州红棉提琴厂从事提琴的研究与制作。

  小提琴是木制乐器,有四根金属弦线,由于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强,“阳春白雪”成了它所奏音乐的代名词,它也被人们视为音乐艺术的皇冠。覃明湘到广州后,师从老一辈著名提琴制作大师梁国辉,覃明湘先生的艺术人生从此步入一个新的转折点。 由于覃明湘有扎实的民乐基础,加之对音韵有独特的天赋,学习小提琴的制作也就得心应手。在梁国辉大师的指点下,覃明湘先生把对音韵感悟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既懂民族乐器艺术,又通西洋音韵的乐器制作师。

  1970年,覃明湘从广州红棉提琴厂毕业,又辗转来到上海,在上海提琴厂工作数年,制作维修了不少好琴,期间还在基层宣传队拉过提琴,创办过乐器厂,研究制作小提琴,成了覃明湘一辈子的追求。

    为找到优良的制琴木材,覃明湘几乎跑遍了我国著名的林场,从东北大兴安岭的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川滇高原;从大漠秋风起的新疆到海南万泉河畔的五指山,都留下了他艰苦跋涉的足迹,同时也总结出了一套选取材、配料的方法。为了得最佳制琴数据,覃明湘把自己的琴板弧度及各个部位的厚度结合音质加以比较,最终摸索出一套“因材施工”制琴技艺。

    作为提琴制作师,欣赏和鉴别琴音能力是一项基本功,为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覃明湘把门德尔松、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著名音乐家的小提琴唱片收来认真倾听,有些优良琴音听过不下百遍。当国外著名乐团来华演出,他都要去后台一睹名琴风采,覃明湘在业余还苦读英语,熟练地掌握了这一语言工具后,搜集和翻阅了大量的提琴外文资料。通过训练,覃明湘具备了敏锐的琴音听觉,提高了提琴音质的鉴赏能力,为制琴打下了扎实的功底。正是这种不倦的追求,造就了覃明湘40多

[1] [2]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