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炽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刘炽,原名刘德荫,曾用名笑山,陕西西安人,中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和歌曲家。历任抗战剧团舞蹈演员,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教员,研究生,助教,东北文工团作曲兼指挥,东北鲁艺音工团作曲兼指挥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作曲兼艺术指导,中央实验歌剧院作曲兼艺委会委员,中国铁路文工团艺术顾问,辽宁省歌剧院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兼艺委会委员,中国音协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歌曲》编辑部编委。
刘炽9岁到三仙庙打扫佛堂,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读谱、吹笙、笛、敲云锣成了一名优秀的小演奏员,给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民族音乐基础。1933年考入西京印书馆,在排字车间当童工。1936年参加工农红军,最初被送进红军大学当学员,不久又到红军人民剧社当小演员,在剧社崭露头角。美国记者斯诺夫人1937年访问延安时,很快被刘炽吸引,用摄影和文字多次记录了这位红色少年,在她的著作里称誉刘炽是他“夏天的小爱人”是“陕北‘现代化’真正的先驱”,是一个“已有主角倾向的少年天才”。
1939年刘炽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又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第三期音乐系,师从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学作曲和指挥,毕业后进入音乐研究室当研究生兼助教。解放战争时期,刘炽到东北,开展了许多音乐活动,创办了音乐学校、星海合唱团,任校长、团长、指挥,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培养了大批音乐工作者。指挥了关外第一场黄河大会唱,开创了电台教唱革命歌曲的先例。
刘炽十分注意把创作的根深扎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并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好的技法,以祖国、人民、中华民族为永生创作主题,从而形成了他鲜明的艺术特点,旋律隽永优美、朴素情深、气势磅礴、民族风格浓郁,因此他的音乐深受人民的喜爱。
刘炽创作生涯是从1939年发表处女作《陕北情歌》开始的,创作了大型作品70余部,中小型作品近千首,著述了15万字的多篇论文,出版了作品集14本,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收入他的多首歌曲,他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流传之久远实属当代音乐家中罕见。作品包括歌剧音乐,大合唱、电影音乐各10部,及其它中、小型音乐作品。著名的有大合唱《祖国颂》;电影《上甘岭》插曲)、《英雄赞歌》(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舞蹈音乐《荷花舞》等,成为影响几代中国人的音乐经典。
《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