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马思聪(下)
2013-1-5、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1920年——入小学寄宿。学会吹口琴,后来又学会弹月琴。
  1923年——大哥马思齐因脚伤从法国回国休养,送给马思聪一把小提琴。同年,大哥带他去法国学习小提琴。
  1924年——先后跟随四位老师学习小提琴,并创作《月之悲哀》和《项羽乌江自刎》。
  1925年——考入法国南锡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视唱和室内乐,还选修箫为副科。大考时,获该院最优二等奖。冬天,回到巴黎,在法国著名小提琴家、巴黎国立歌剧院奥别菲尔多教授指导下学习小提琴。
  1926年——因病停止学习小提琴,赴贝尔克海滨疗养,期间阅读了大量音乐名著。
  1927年——回巴黎,继续师从奥别菲尔多教授。秋,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提琴班,成为该院第一个中国学生,是年十五岁。
  1929年——二月七日,回国探亲演出,被誉为“神童”。创作钢琴伴奏的独唱曲《古词七首》,编为“作品1号”。
  1930年——年初回到法国,拜法国作曲家毕能篷为师,改学作曲。
  1931年 学成归国,创办“私立广州音乐学院”,出任院长。同年创作《c小调弦乐四重奏》(Op.2)。
  1932年——与他的学生王慕理在广州结婚。
  1933年——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创作《降B大调第一小提琴钢琴奏鸣曲》(Op.3)。
  1936年——春,去北平,成为他创作的转折点。由于发现了北平大鼓的艺术魅力,他从此重视中国民间音乐。
  1937年——从南京中央大学辞职来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同年创作了《内蒙组曲》(Op.9),其中的《思乡曲》成为他的代表作,是年二十五岁。
  1939年——父亲马育航在上海遭人暗杀,长女马碧雪诞生。由于战争,从香港赶往中山大学迁校新址--云南澄江。
  1940年——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前往“陪都”重庆组织“中华交响乐团”。同年李凌奉周恩来之命拜访马思聪,从此马思聪和中国共产党人结下深谊。
  1945年——经历多年战乱颠簸后,担任贵阳艺术馆长。创作《民主大合唱》。
  1946年——抵达上海任上海音乐协会理事长,同时担任台北交响乐团指挥。在上海和周恩来、乔冠华等有较多往来。年底任广东省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
  1948年——拒绝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赴美邀请。创作《春天大合唱》。
  1949年——从香港北上到达北平,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同年担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成立,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是年三十八岁。
  1954年——随中央音乐学院由津入京。创作《山林之歌》(Op.32)和《新疆狂想曲》(Op.33)。
  1956年——担任波兰“第九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委,在本届比赛中中国选手傅聪获第三名和“玛祖卡奖”。同年创作《淮河大合唱》。
  1958年——赴莫斯科担任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评委。
  1962年——以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创作反映中国红军长征事迹的《第二交响曲》。
  1966年——遭揪斗,被关“牛棚”,被抄家。
  1967年—— 一月十五日晚被迫出走,从黄埔前往香港,并转赴美国。同年,公安部成立“马思聪专案组”。
  1968年——经康生、谢富治批准,被定为“叛国投敌分子”。三月马思聪赴台湾等地举办音乐会。
  1971年——开始动手写芭蕾舞剧《晚霞》。同年完成《小提琴回旋曲》、《阿美山歌》以及小提琴独奏曲《阿美组曲》、《高山组曲》等。
  1976年——从女儿马瑞雪的诗剧中选取一节,写成独唱曲《热碧亚之歌》。
  1978年——完成《晚霞》的全部谱曲工作。《晚霞》成为马思聪晚年的颠峰之作。
  1981年——在台湾排演《晚霞》。
  1984年——开始创作歌剧《热碧亚》。同年,公安部作出《关于对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为马思聪“叛国投敌”案平反的意见》。
  1985年——文化部发出《为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马思聪先生彻底平反的通知》,是年马思聪七十三岁。
  1987年——完成最后的作品《热碧亚》。三月八日心脏病发作,因手术无效,于五月二十日凌晨三时零五分,在美国费城病逝。
  2007年——12月11日,马思聪及其夫人的骨灰在儿子马如龙等四位亲人的护送下抵达广州。

上一页  [1] [2]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