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辉
2012-12-10、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哈晖1996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1997年在全国推新人大奖赛上获的民族唱法金奖和“全国十佳歌手” 称号,当年获全国电视青年歌手大赛民族唱法优秀奖,2001年获全国“金钟奖”声乐大赛优秀演唱奖,2002年获全国电视青年歌手大赛民族唱法铜奖......空政还向她颁发了三等功纪念
哈辉,现为空政歌舞团歌手,祖籍陕西,回族。1993年参军入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专业。1997年,荣获全国推新人大奖赛"民族唱法"金奖;2000年,获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专业组)优秀奖;2001年,获全国"金钟奖"声乐比赛优秀奖(国家政府奖);2002年,获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专业组)三等奖,综合素质考评为所有参赛选手最高分。曾于2003年在CCTV春节联欢晚会中演唱《春夏秋冬又一年》;在2003年CCTV春节歌舞晚会中演唱《欢乐今宵》。 2003年元月,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其出版首张个人专辑《回族姑娘》;2003年底,中央音像出版社为其出版《中国歌唱家演唱专辑--哈辉》,面向全国发行。主要代表作品:MTV《回族姑娘》、《喜气洋洋》、《旗帜》、《中国吉祥》;影视剧主题歌作品:电影《北京人》"鸽子飞了",电影《冰峪沟》"一飞冲九天",电视剧《阿秀》"爱的风"等。应中国驻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总领事馆邀请,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委派,中国民族艺术团一行16人日前赴美国纽约、波士顿、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地巡回演出。在访演期间,艺术团共举行了四场演出,观众达八千人。作为中国民族艺术团赴美演出团的一名最年轻的歌手,哈辉以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演唱了数首中国民歌:清唱的西部小调儿、加入现代元素气势恢弘的颂歌、极富亲和力的融入了西方音乐元素的民歌等,结果观众给予了这位年轻的中国歌手长达三分钟之久的掌声。忆及在美演出的那段难忘经历,如今已载誉返京的哈辉仍激动不已,谈起中国民歌她更是感慨万千-- 民歌能跨越不同地域,是因为旋律中蕴涵着能使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独特魅力。
问:源远流长的民歌一直被国人视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不仅广为传唱,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作为中国民族艺术团赴美演出团的一名青年歌手,你认为民歌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何在?
哈辉:我们这次是应中国驻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总领事馆邀请,受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委派,于2004年1月28日至2月11日到美国巡回演出。这次我们艺术团一行16人,在美国共举行了四场演出,先后有八千多人观看。其中有海外华人,但更多的是当地的美国人。像这样的活动近年来每年都有,宋祖英、彭丽媛等著名歌手都参加过。这一次赴美演出也去了很多优秀的演员,我在里面算是新人了。应该说这次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很多歌唱以外的东西。我唱的主要都是民歌,看到台下观众被中国民歌那动人的旋律所感染,除了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还带给我很多思考。我觉得民歌之所以能跨越不同的地域,正是因为旋律中蕴涵着能使不同民族的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独特魅力。 我们在美国演出了半个月,去了很多地方。第一站是纽约,在世界最高艺术殿堂之一的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进行专场演出,这在中国华人代表团里还是第一次。之后我们还去了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在旧金山的时候当地州长亲自到场观看演出,中场休息布什总统还发来贺电,祝愿演出取得成功。
问:你本身是军人,像这样到国外演出的机会不是很多,这次赴美演出和交流,你觉得海外华人以及美国人对中国文化抱有怎样一种态度?
哈辉:其实这次到美国演出我也是抱着探索、认识的心情去的。在演出中,我接触到了当地的华人华侨,而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演出的信心和热情一点也不比我们这些演员差,而且越老的华侨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越深。说到美国人,我觉得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发展,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很多美国人今天看中国都是带着一种拭目以待的心情,他们对中国文化很好奇,也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
哈辉:演唱民歌时那种清澈透亮的声音和激情,是民歌的精髓 。
问:有句话叫做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一名民歌歌手,你对中国民歌走向世界有什么看法?你对目前国内民歌发展的现状怎么看?
哈辉:以前我总以为我们的民歌是扎根在中国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仅仅被我们中国的观众所认可和喜欢,而现在民歌在世界演出的成功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很喜欢我们的民歌,这等于是给我们唱民歌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哈辉:让中国民歌走向世界的话题,圈内已经探讨过很长时间了。我觉得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有民歌的基础上一成不变,而是应该在新的民歌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认识。就我个人来说,我会在我的演出中加入一些新的配器,新的服饰,新的表达方式。我个人认为现在有些民歌歌手在演唱的时候,在声音上有往通俗唱法方面靠的痕迹,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演唱民歌时那种清澈、透亮的声音是民歌的精髓,是不能丢的。目前我自己也在探索中,希望能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对我来说,谈目前国内民歌发展的现状这个问题似乎太深了,毕竟我还只是一个新人。不过我个人认为,现在民歌发展处于一种瓶颈状态,大家都在探索新的风格,但是好像最后能不能被观众接受还有待于检验。
问:作为一名歌手,演唱通俗歌曲显然要比演唱民歌更容易成名,面对的诱惑也更多,在这方面你自己有没有过动摇?
哈辉:没错,就像你说的那样,也有人劝过我改歌路。其实一开始,我自己也有点想法,唱通俗歌出名快,演出机会多、赚钱也多,而且观众接受面也广。但是后来坐下来自己冷静地想一想,我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唱歌,通俗歌曲和民歌究竟哪个更适合我?最后我给自己的答案还是唱民歌。 虽然通俗歌通俗易懂,便于表达感情,但是民歌好像有种凌驾于感情之上的东西,可以让演唱者和倾听者的心灵得到升华。我有信心唱好,而且我会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去唱民歌。我是陕西人,我希望把我们陕西的民歌唱遍大江南北;我也是回族人,我希望把我们回族的民歌唱给更多的人听。
问:除了唱歌以外,你还曾经在电影《北京人》中出演过女二号谢瑞贞,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你那次的表演经历?拍完那部戏有什么特别感受?
哈辉:其实这事挺巧的,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时是1998年,我还在学校上课,有一天下课后我们几个同学在校园里走,有个男的过来问我想拍电影吗?说实话当时我以为是个骗子呢。然后他给了我他的名片,跟我说他们正在拍一部电影,觉得里面有个角色挺适合我的,而且这个角色的戏份也挺重,希望我去试试。据说当时他们剧组在中戏、北京电影学院都挑过演员,但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挑上,之所以选中我是因为觉得我长得比较古典,感觉上和剧中角色很相符。那次经历,我觉得作为一名演员,风光的一面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在风光背后必然要付出许多辛劳。我记得我第一场戏就是拍哭戏,因为我不是专业演员,当时根本哭不出来,于是导演跟我说那你想想一个人到北京来最委屈的事情,后来我想了想,就真的哭了出来。还有一场戏,是吕丽萍演我婆婆,根据剧情她要扇我一个耳光,当时是真扇,我想为了把戏拍好扇就扇吧。可是真拍的时候本来挺好的,一遍就过了,没想到突然导演说胶片没了,只好又重来了一遍。我觉得做演员真的是不容易,不过那次拍片也让我在表演上对自己有了信心。不过我并没想过要往表演方面发展,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心一意把歌唱好。双脚扎根在陕西故乡,灵魂扎根在绿色军营
问:从你1993年参军至今也已经有十多年了,作为一名军人,一名老兵,你对自己生活的部队有怎样一种认识?
哈辉:如果说我的双脚是扎根在陕西我的故乡的话,那么我的灵魂就是扎根在军队的。我是军队一手培养起来的,没有军队的培养就没有我的现在。我这不是在说什么好听的官话,而是我真的觉得是这样。人不能总是只图眼前的东西,应该把眼光放长远,我是把歌唱当做自己一生的理想来从事的。尽管作为军队歌手,我必然要受到一些限制,但是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我认为非常值得。
问:因为一直是在军队工作的关系,你经常要下部队演出,有机会和基层官兵接触,你眼中的军人是什么样的?
哈辉:我觉得每次下部队演出我的灵魂都会受到净化。那些基层战士对我们太好了,打个比方说,如果他们有10颗糖,他们恨不得拿出11颗来给你吃,那种真挚、纯朴的感情让我感动极了。去年我接到一个电话,给我打电话的是一位新兵连的指导员,我事先并不认识他。他在电话里跟我说你好哈辉,我们新兵连有七八十个人,其中有十几个是你们汉中老乡,他们特别想见见你,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当时正好快过年了,我自己的事情也挺多的,但是我想一定要抽时间去看看他们,一方面因为他们是我的老乡,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当过新兵,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所以他们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我觉得也许对我来说花费一天的时间没什么,但是对于他们可能就很重要,于是我就去了。到了那儿除了给他们唱歌以外,我还跟他们讲了讲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因为他们是新兵嘛,有些人刚到军队觉得挺苦的,甚至产生了一些动摇,怀疑自己的选择。我知道了就跟他们说在我们军队有句话,"你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所以别怀疑自己的选择。那之后的很长时间,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包裹,是他们给我寄来的,里面有七十多封信,也就是说他们每个人都给我写了一封信。我当时看了眼泪就掉下来了,真的挺感动的。你说这些东西是用钱能买来的吗?作为演员当然大家都想成名,但是别人给你的荣誉却是无法用名利来衡量的。我当初选择唱歌、选择当兵时,并不知道这些选择今后会给我带来什么,但是现在我却得到了无价的回报。
问:作为一名军队成长起来的歌手,你是不是会比一般歌手对生活多了一份淡然。
哈辉:在我的人生格言里有八个字"珍惜拥有,心存感激",即是说珍惜你眼前拥有的一切,永远对生活、对别人有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