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平湖
2012-12-4、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管平湖
听过古琴独奏曲《流水》的人们,一定会想起中国已故的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他所演奏的《流水》,曾被美国录入太空探测号的金唱片。其琴学造诣精深。他在古琴的演奏和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民族音乐演奏的奠基人之一。
管平湖是江苏(中国东部)苏州人,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艺术世家,从小随其父管念慈(名画家)学琴、书、画,后又拜杨宗稷为师。在他28岁那年,回苏州老家游玩时,在苏州天平山巧遇了琴艺高超的悟澄和尚,并得其指教,使他琴艺大进,后来他又向山东秦鹤鸣道人学会了川派《流水》,从此名扬四海。他博取各派之长,融汇贯通,并从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在演奏风格上有所创新,自成一家。
管平湖的演奏风格古朴、刚健。音乐表现细腻、形象鲜明,颇有神韵。50年代初,他被聘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专门从事于古琴的研究、整理工作,且成绩卓著。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幽兰》、《离骚》、《大胡笳》、《小胡笳》、《秋鸿》、《白雪》等,经他打谱整理后又重放光彩。
古琴,简称琴,因它装有七根琴弦,所以又称七弦琴。如果把它比喻成一个老人,那它已有三千多岁高龄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的。鹿鸣。篇写道:"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不仅表明古琴有漫长的历史,而且表明古琴在人们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古琴琴身是用两块木板粘合而成的狭长的大共鸣体,琴体涂抹厚漆,装上弦线,标上按音和泛音位置的"徽"记。古人认为古琴可体现高尚的情操和雅趣,把它与天地日月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甚至把它人化、神化,还用形象好听的称呼,命名琴身的各个部分。如古代琴家把琴身分成的三部分,各称为"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
作为显示中国悠久文明的代表性古老乐器,千百年来,人们用古琴表情达意、寻找知音,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佳话。古代春秋时期,有位俞伯牙是弹琴和作曲的名家。一天他在山里躲雨,便弹起琴来。恰巧打柴人钟子期路过,被俞伯牙的美妙琴声吸引,听后他对俞伯牙说:"你在琴声里表现的是如巍巍高山和洋洋江海的志向。”俞伯牙非常高兴遇到了知音,把钟子期引为知己,从此两人常在一起探讨学艺。后来钟子期因病去世,余伯牙在他的坟前怀着深情和思念弹奏一曲,弹毕把琴摔得粉碎,悲伤地说:“我已经没有了知音,我不愿再弹琴了。”这个以琴会知音的佳话至今传诵,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两首琴曲也传至今日。
表现凛然正气和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是古人抚琴抒情的重要内容。《广陵散》就是这样一首著名的古琴曲。
“广陵”是今日的江苏扬州地区,“散”是乐曲的意思。《广陵散》叙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悲壮故事,题材内容来源于古代音乐作品《聂政刺韩王曲》。公元前4世纪,铁匠的儿子聂政为了替父报仇,借进王宫为韩王弹奏古琴的机会,刺杀仇人韩王,终于雪恨,自己则毁容自尽。《广陵散》赞颂了普通劳动人民反抗暴政、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塑造的是代表人民意志、不怕牺牲的复仇者的高大形象。《广陵散》全曲长达45段,演完需半小时。乐曲分为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6个部分。
以从容、自由的节拍开始的开指,是全曲的引子。小序有3段,音乐在平淡、稳健的气氛中进行,但有悲剧性的情绪。大序有5段,其中有对聂政壮举的歌颂,两度用泛音奏出歌唱性的曲调,又有对他牺牲的伤感和哀痛:正声有18段,是全曲的主体;集中表现聂政对杀父仇人韩王的愤恨,对父亲的怀念,以及坚定的复仇决心。这部分音乐波澜起伏,感情跌宕。正声中的第10段,从琴弦上弹出的急促、紧张的音调,如暴风骤雨、怒火满腔,表明聂政不可遏制的报仇愿望,具有剑拔弩张的战斗气氛,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正声中的第18段,当在古琴"徽"记上弹出一串情绪激动的泛音之后,琴音出现壮阔豪放的曲调,这是聂政不怕强暴、慷慨就义的感人写照。乱声有10段,后序有8段,尽管段数较多,但都比较短小,是对聂政英雄壮举的赞颂,也是人民因暴君韩王被刺身亡而爆发出的欢乐情绪的体现。
《广陵散》是表现中华民族壮怀激烈、大义凛然的正气歌,自它问世以后,曾激励过许多志士仁人、英雄豪杰。相传魏国的文学家、音乐家嵇康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时常弹奏,并且精心地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