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2012-11-19、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为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指导,艺术人文频道制作的“伟大的史诗——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万人合唱招募正在进行中,即将于9月登场,届时,周小燕将现身现场,倾听新时代的黄河回响。
1950年,在苏联导演拍摄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年轻的周小燕身着旗袍站在合唱队前列,带头领唱了《黄河大合唱·黄河怨》段落。此后数年,每逢上海演出这部经典之作,她都被邀去同台。
今年,《黄河大合唱》70周年纪念,周小燕也已92岁高龄。一向低调、总是避见媒体的她欣然接受早报记者专访。“你到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那么你听吧!”老人情绪激昂,逐段解析那些刻在心坎里的唱词,有力地挥舞起瘦弱的手臂,激动地喊出“咳哟!划哟、划哟……”的号子。几年前,周小燕说自己是跨世纪的老人了,却很少回忆。此次,她那连同乐曲一起燃烧的火红青春终于再现眼前。
黄河之女周小燕 唱破阴湿的天
“光未然(《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我很好的朋友,当年他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武汉刚刚沦陷,他从陕西经过黄河到革命根据地,途中看到翻滚的黄河,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再看船夫和狂风巨浪搏斗的场面,真是百折不挠。”周小燕回忆道。后来,诗人又经历了吕梁山的抗日战斗,诗的意境再一次升华,1939年带着伤病仅用了5天时间,就写成了震撼人心的诗作《黄河》,它赋予黄河巨人般的坚强性格,不仅展示了黄河之险、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黄河的屈辱、黄河的觉醒。
“比如其中《黄河怨》一段,是描述一个女子坐在黄河边上,叫天天不应,她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只有死路一条;《保卫黄河》则充溢着民族气势,特别是‘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呼喊响起来之后,多么激昂。”周小英说。在当时的延安窑洞里,光未然一气朗诵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黄河》诗句,当时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一把从诗人手中拿过诗稿,动情地表示要把它写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大合唱!仅仅6天时间,他就创作完成共8个乐章的《黄河大合唱》。“所以说每一个创作者写音乐一定要有生活,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词都蘸着深情。”周小燕说。
当年,周小燕的弟弟周德佑也是在光未然的支持下,和几位好友组建了宣传抗日的拓荒剧团,每天挑近百斤的担子,一天走几十里路,晚上既要演戏,还要连夜编写剧本。这位年仅18岁的小伙子最终累倒,再也没能起来。
1947年,离别故国9年的周小燕重回上海,并加入了学生们发起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在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大学筹粮募捐义演。“哎呀,一碰就激动地哭了。”她回忆说,学生们将一面面锦旗送给这位从海外归来的爱国歌唱家,赞誉她“唱破阴湿的天”、“从黑夜唱到黎明”……
1949年,周小燕第一次听到老友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1950年,即受邀在苏联导演拍摄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中,担任该曲《黄河怨》段落的领唱。“那时候的人(听众、演员)亲眼目睹中国人民遭受苦难和蹂躏,对曲子太有体会了。现代年轻人没有具体的画面,但我相信他们通过歌词也完全能感受到其中的感情和力量。”1986年,周小燕在旧金山歌剧院听到当地演员用中文演唱全本的《黄河大合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