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理查德·瓦格纳
2012-11-6、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德维希二世也是瓦格纳狂热的崇拜者,他以瓦格纳歌剧的内容为主题,修建了宫殿新天鹅堡,其内部有齐格弗里德屠龙的金像,描绘《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故事的挂毯,以《汤豪舍》故事设计的山洞和节日大厅,而且他计划将这一城堡作为礼物献给瓦格纳,当作歌剧《帕西法尔》的背景。他资助了瓦格纳修建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并且作为贵宾出席了开幕演出。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

  瓦格纳的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各种艺术。尤其是电影艺术受到瓦格纳的启发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为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及纳粹的原因,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稍有松动。

    瓦格纳是一生都走着荆棘丛生的道路而不断进行奋斗的人。他的理想越是远大,敌人也就越多,他的音乐受到一部分人的热爱,另一方面,却遭到更多人的嘲笑和谩骂。甚至到他去世时,对他的乐剧还是毁誉参半。

    总括起来,瓦格纳所完成的主要事业是十一部乐剧和拜洛伊特的音乐节。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大量的有关音乐的著述。

    他的歌剧的唱词,全部由自己创作,从舞台装置以至照明也都由他自己设计。就是说,他试图将诗、剧、音乐和美术完全融为一体。这就不会像一般歌剧那样,为了音乐而牺牲了诗词和剧情。因此,他的歌剧被称为"乐剧"。

    瓦格纳的歌剧都是长达三小时至五小时的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由四部剧组成,需要分为四场演出。他在后半生,将全力倾注于作为节日庆祝活动的音乐节,在拜洛伊特建立了节日剧场。巴伐利亚的年轻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对此给予了援助。1876年举行第一届音乐节时,欧洲各地的著名音乐家和评论家群集此地,获得了成功,但由于财政亏损太大,有一段时间中止了这一活动。瓦格纳死后,住在拜海带伊特的他的后人,仍然每隔几年举行一次音乐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他的两名孙子威兰德与沃尔夫冈重新编导,每年定期举行音乐节。

    瓦格纳的乐剧

     瓦格纳是德国歌剧的完成者。歌剧由意大利传入德国后,从格鲁克时期即已试图对歌剧加以新的改革,到莫扎特和威柏时着手创立德国式的歌剧。瓦格纳全盘继承了这一传统,并终于使其开花结果。

    这里所说的"德国式",既指歌词使用德语,也指题材取自在德国流传的民族传说和神话。如《漂泊的荷兰人》和由四部剧组成的《尼伯龙根的指环》那样的神秘题材,以及像《汤豪塞》那样的宗教题材,都是非现实而又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即使像《纽伦堡的名歌手》那样明朗活泼的歌剧,也都是来自德国传说。

    在创作歌剧时,瓦格纳所使用的具有特征的手法,有以下各点:

    一、主导动机。瓦格纳将歌剧总括为完全的综合艺术,因此不仅只以声乐为重点,而且企图使乐队也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正如在声乐中有表达思想的语言,他想使乐队也能表达意念。在历来的歌剧中,管弦乐只不过是想伴奏作用,但瓦格纳则把诸如A、B两位登场人物,用A、B两个主题表现出来。他甚至为圣杯、宝剑等对事件有重要意义的物品,也都各自给以相应的动机或主题,并用管弦乐描绘出故事的进行和发展,将这种象征某一事物的动机,就称之为主导动机。

    二、乐队的扩大。瓦格纳大大地加强了歌剧的管弦乐队,他把木管和铜管各增加为四只,圆号增加为八只,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都相应地增加到各十六人或十八人,使管弦乐队变得非常庞大,以此企图达到现代化,从而应用管弦乐来描绘出戏剧性的进行。

    三、无休止的旋律。在以咏叹调为主的歌剧中,旋律就是生命,旋律是根据一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