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郑小瑛
2012-10-2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中国第一女指挥”郑小瑛:就这么一直演下去

被国际乐坛赞誉为“世界最佳指挥家”的郑小瑛

  “中国第一女指挥”郑小瑛今年整80岁了,观众很少能在电视上再见其执棒的背影,这和身体状况无关,只因老太太揭露央视让其“假指挥”的内幕。除了厦门听众,全国各地的爱乐者也很少能在当地亲睹她的风采,因为老人一手操持的厦门爱乐属性“民办”,并无沪上乐团4000万元之巨的政府财政支撑,去趟外地还要她老人家亲自登报筹钱。

  上周六,致力于公益演出的郑小瑛从厦门远道而来,登台东方市民音乐会边讲边演,近两个小时的演出,观众惊叹“郑小瑛就像有魔法一样,让东方小交响乐团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而在早报记者的专访当中,老太太热情、率真的谈吐,如同她的音乐一样鼓舞人心。

  武汉红区

  “我偷跑到那儿, 第三次才成功”

  武汉红区

  被国际乐坛赞誉为“世界最佳女指挥家”的郑小瑛,其演出现场激情洋溢,活泼俏皮,除了几乎每场都要亲自做一番连说带唱的乐曲解说外,有时还放下指挥棒,抄起打击乐器在指挥台上手舞足蹈地参加合奏。她年龄整80岁,指挥交响乐的岁月占去了其中的47年。

  出生在上海的郑小瑛6岁开始学钢琴,长大后遵从父母意愿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 “不过我读了一年就跑到解放区去了。”郑小瑛说,“我是偷跑出来的,前两次让妈妈抓了回去,第三次才成功。”

  1948年圣诞节,19岁的郑小瑛逃出了家门,沿长江逆流而上,进入武汉红区,来到中原大学文艺训练班。训练班文工团的团长听说她会弹钢琴,而当时文工团的成员均不识谱,于是就让这个懂音乐的小姑娘来打拍子,郑小瑛就这么干起了指挥。

  1955年,郑小瑛是苏联专家挑选合唱指挥学员中的唯一一名女生。1962年,郑小瑛在克里姆林宫剧院指挥第一场歌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三年后,她回中国指挥了第一场大型歌剧《阿依古丽》,上世纪70年代末又执棒了用汉语演唱的法国歌剧《卡门》,震惊世界乐坛。

  中国京剧团

  “我以为指挥生涯要结束了”

  中国京剧团

  1972年,郑小瑛被调到中国京剧团,这对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她一度认为指挥生涯走到了尽头。“当时我非常难受,京剧是什么,我能干什么,都不清楚。我觉得我要永远离开指挥这个专业了。”郑小瑛回忆说。

  “文革”时,她带着队伍演出,指挥交响乐《沙家浜》、《黄河》钢琴协奏曲,以及一些为部队写的音乐。虽然觉得压抑,但也学到很多京剧知识。“京剧的锣鼓很有表现力,虽然它的声音是那么简单。有时一句说完以后,那个大锣响一声,啪的一下,非常脆,一点不亚于西方的和弦。再有时那个小锣响一下,把你的心都勾出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美妙。”

  “文革”结束后,在京剧圈里磨练了一番的郑小瑛又被调回中国歌剧院,此时的她已50岁开外。那个时候,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来访,中国指挥大师李德伦奋力内应,曾使得歌剧和交响乐一度为国人风雅,郑小瑛很是兴奋。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严肃音乐的阵地一再萎缩,特别是高成本的歌剧、交响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为了达成“阳春白雪,和者日众”的目标,郑小瑛将自己教学之余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普及交响乐的工作中。至此,郑小瑛有了一个新的称号——“音乐社会活动家”。她和她的朋友们拿起乐器,免费把音乐送到学校里去。

  厦门爱乐

  “我们是干出来的,不是吼出来的”

  厦门爱乐

  1998年,郑小瑛定居福建并创办了厦门爱乐乐团。这是全国第一个民办乐团,不靠政府供养,每办一次演出还必须临时申办演出证。那时音乐厅不景气,对她高抬场租,乐团演一场就要赔一两万元。尽管困难重重,厦门爱乐乐团坚持每天五小时排练,每个礼拜出一套新节目,队伍从一开始的30人发展到现在的70人,已经可以三四天就拿出一部交

[1] [2]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暂时没有了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