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五排苗族歌俗文化调查
2012-4-1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内容摘要:每一种文化都与它所依存的生态环境唇齿相依。五排地处高山、半高山地区,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作物至今只种一季中稻和旱地作物,每年的农历八月至十一月为丰收期。当地的民俗音乐活动“七月半”歌节、“罢谷节”等与五排苗族的经济模式、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关 键 词:资源县 五排苗族 歌俗 调查
在资源县的西南方,依次分布着车田、两水两个苗族乡和河口瑶族自治乡,历史上把这一区域统称“五排”,即本文调查区域。居住于此约600年的边缘族群①——苗族的民歌文化,便是笔者的研究对象。
一、“五排”由来及五排苗族源流
“五排”这一名称的成因,民间有不同的说法。其一,“长度单位说”。十里为一排,五里为半排,五排地区方圆约50多里,因此称为五排。其二,“军事单位说”。据1992年再版的《西延轶志》(三刊补本)记载,洪武二十二年,编军籍屯田以充兵役曰军户,其未入军籍者每里②(注:里在此并非长度单位而是行政单位)计十排,五排的名称由此而来。原车田乡副乡长潘进高的父亲刚记事就听清末曾担任五排堂总的八旬老人——兰聘成讲述“五排”名称的由来。老人说五排地区共分五个排,每排管理三至四个行政村。其三,“河流说”。因三乡境内有五排河而得名。笔者根据已调查到的资料和文献记载分析,认同第二种“军事单位说”的观点。
五排苗族主要由湖南城步支苗族而来。城步苗族先民的主体,是汉代溯江而上的“武陵蛮”,最早的解释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唐五代,城步的苗族先民乘中原之乱,据飞山自守,碎地诚,徽二州,号称“飞山蛮”。宋代,江西、洞庭一带的苗民陆续迁入城步境内定居。元末明初,汉族流官和屯田垦荒者逐渐进入城步③,给苗族人带来文化和技术,苗族逐渐与汉族融合,民族成分改变很大。明洪武年间,由于战乱,部分城步苗族迁入五排地区。④历史上早已在政治、军事上被汉族统治者所征服的五排苗族应划为“熟苗”的范围。建国前他们自称是“本地人”。建国后,国家民委根据史实为湘西、城步、五排的苗胞恢复了本来的民族成分。城步、五排苗族受汉族影响较深,在文化、生产、生活、婚姻等方面融合较早,但本民族的语言和部分习俗依旧保留着,他们随迁徙而至的民歌《呢呐呢》《贺郎歌》《大山歌》依然在五排苗族和其他民族中流传。
二、五排苗族歌俗
每一种文化都与它所依存的生态环境唇齿相依。五排地处高山、半高山地区,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作物至今只种一季中稻和旱地作物。每年的农历八月至十一月为丰收期。当地的音乐民俗活动“七月半”歌节、“罢谷节”等,与五排苗族的经济模式、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一)“七月半”歌节
七月半又叫中元节,是中国许多民族的传统祭祖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至十四,传说是祖先回家的日子。届时,各农家都于神龛前以供品供奉,烧香化纸,虔诚备至祭祀神灵。五排苗族善歌,民间还保存着历史悠久的歌俗——“七月半”歌节,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三至七月十五举办的一个以歌为主的民俗活动。歌节的时间在各苗寨不相同,小地村是七月十三,车田是七月十四,烟竹坪是七月十五。但对“七月半”歌节的起源,当地人众说不一。笔者搜集到三种流传在民间的关于歌节的传说,兹归纳如下:
1.“战乱说”⑤
传说明洪武年间,官兵袭击苗族山寨,村中老少惨遭杀害。一位叫香妹的苗族大嫂携子在村外做事而幸免遇难。官兵撤走后,香妹回村见丈夫杨武林已遇害,仅找到一个幸存的侄儿。于是背着儿子杨官交,牵着侄儿杨官练,从家乡逃到桂东北的资源县五排地区。
这年的七月十五日,筋疲力尽的三人来到了烟竹坪,难以挪步,便坐在路边休息。谁知一坐下来,三人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梦中,香妹见丈夫站在云中对她说:“香妹,现在官兵再也捉不到你们了。这地方是块宝地,你就在这里住下吧。要记住,千万要带好两个孩子,他们是杨姓苗家的根啊!今后靠他们传宗接代了。我已被杀头,在阴间做了鬼,今天是鬼节,阎王给我们放风,你就多唱些山歌为我解愁吧。”香妹想爬上去扯丈夫,怎么也爬不上去。一阵风吹醒她,始知方才是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