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闻音寻路
2012-4-1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内容摘要:正确的歌声音色应建立在个人条件之上,声乐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生理机能条件,运用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充分挖掘自身音色的潜力,建立属于自己的“音色库”,使自己在不断提高歌唱能力的同时让自己的歌唱更富有个性魅力和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音色 呼吸 共鸣腔体 吐字 咬字
  
  在所有乐器中,声乐也许是最抽象最令人难以琢磨的了,许多人在“模仿”中不自觉地走入了学习的误区,没有进步和提高,只有光阴虚度,笔者认为个中缘由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声音音色概念。就此问题,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演唱、教学实践体验,谈谈个人观点。
  
  一、正确的音色建构在个人生理条件的基础上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约1575年起渐渐兴起了通过对青春期以前的儿童实施阉割手术,以获取某种特殊的音域和音色的做法。到了18世纪阉人歌手更风靡一时,据估计,那时意大利每年都有多达4000个男童被阉割。这些歌手的兴盛说明了什么?人的生理条件是歌唱技术获得的决定性基础。这就像在萨克斯管演奏中不同的哨片本身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有的圆润柔和,有的结实明亮,这种与生带来的音色特点就是各种乐器的基础音色,当然也包括人声(乐器)。
  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模仿”进行的,教师范唱,模仿教师;听演唱会,模仿演唱者;听帕瓦罗蒂唱片,模仿帕瓦罗蒂……他们通常的思维程式是:“这声音好听,我要唱成那样。”一旦意识中有了固定的音色概念后,他们就会从各方面努力塑造自己:声音不够“亮”,“撑喉”来实现;声音不够抒情,“捏紧”喉头使声音变细……最后,他唱歌就始终处于全身僵硬紧张的状态,塑造了一个自己“臆想”的音色,更不可能发展自己的演唱机能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这种缘木求鱼的结果是什么?是习惯。一旦习惯了这种演唱状态,让他把那些错误的东西去掉,把他解放了,他反而会觉得很不适应。《人民音乐》有一期刊登了关于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的文章,这是一个成功登陆西方歌剧圣殿的歌唱家成功后的肺腑感言,这也许是众多声乐学生要走出自己歌唱瓶颈的唯一通途——具备正确声乐音色意识。其实,寻找自己的声音并不难,每个人在说话时大都处于自然的声带闭合和口腔共鸣的状态,你的歌声应该就是这种声音润饰和放大。
  
  二、发声技巧的掌握对歌唱音色的润饰
  
  声带闭合能力声带是嗓音音色的振源体,歌唱发声是通过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声门闭合及喉内软骨组织的相互协调予以实现的。个人声带的长短、厚薄等天生生理条件决定着男高音的基础音色。因此在男高音歌演训练中应重视声带机能的训练。声带闭合的严密程度,真声带假声带的协调能力,声门闭合的时机,声带振动的宽度与厚度都会致使演唱音色的变化。
  歌唱呼吸技巧寻找到自己的基础音色后,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要获得能唱出轻重缓急、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富有弹性变化和艺术表现力的男高音音色。其来源就是要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技巧。

  呼吸是声带振动的动力源,强弱不同的呼吸气流在冲击发音器官后对歌唱的音色起到制约的作用。呼吸技巧包括声音起音方式,气息对抗力,气柱的粗细,气息的深浅等等各方面。起音通常有硬起音、软起音之分,由于气息到达声门时间和声门闭合时间的不同,就会产生硬朗、结实、铿锵的音色和柔和、润泽、富于韧性的音色。气息对抗力是通过呼吸肌肉控制的,呼气肌肉群收缩则气息作用力向上,力度较大,这样导致声音向上冲得很厉害,声音紧张,僵硬;如果吸气呼气肌肉群相互对抗使气息流动力度有所控制,吹气方式形成气柱去激起声带的话,声音则柔和、张弛有度、易于控制。此外,气息气柱的粗细和气息的深浅使声音产生相应的粗细、宽窄、明暗、厚薄等不同的嗓音音色感。

  • 声乐教程
  • 本类人气排行:
    发声练习及练习曲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

    唱美声如何练好稳定的气息
    1.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

    从《枫桥夜泊》演唱谈艺术
    在繁多的声乐作品中,最难以驾驭和演唱

    怎样唱好一首歌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有的甚至

    声乐教学 李谷一歌唱方法
    不管什么唱法,首先一点是要人产生愉悦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