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唱好高音需正确运用发声
2012-4-1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内容摘要:歌唱时要运用和操作我们的发声机制,特别是高音练习,不能违背人的自然生理机能。本文章从教学角度出发,以胸腹部是动力之源、声带边缘振动高音、口腔器官要相互兼顾、鼻腔和头腔挂住高音四个方面的阐述对高音进行理解分析。

  关 键 词:气息支持 气息控制 边缘振动
  
  很多学生在还未学习声乐时,也许声音都是好的,而且喊得也很高,但自从经过一些声乐训练后反而唱不高了,于是好多学生开始怀疑自己可能天生没高音,甚至有些学生武断地把自己定为女中音、男中音。听过雨夜盲女的哀曲或是陕北男女高亢的山歌对唱的人也许都知道,这些人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但是他们的歌声同样使我们为之震撼,因为他们完全发挥了自然的歌唱机能而获得了美妙的歌声。为什么一些学生会在歌唱中遇到各种反常情况,如呼吸肌肉群僵了,气息的支点也不对了,声音也不通畅了,甚至手脚发软、头冒虚汗等。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惧高症”。其原因除了歌唱者没有自信心外,更重要的是违背了人类自然的发声机能,而误用了人为的不当的歌唱方法。只有解决了思想上的误区,合理运用科学方法才能实现漂亮的高音。
  
  一、胸腹部肌肉是高音的动力之源

  胸腹肌肉群是气息的来源、歌唱呼吸的原动力,它包括肺、胃及肺部下端的一片肌肉——横膈膜,是一个大而有力的肌肉膜,它的作用是控制呼吸,在静止时呈倒置的盆型,吸气时变成顺置盆型。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呼吸的程序是:口鼻吸气使腹部向外突出—横膈膜和胃下降—腹部向内收进呼气—胃上升,横膈膜还原。这一过程支持着整个歌唱,无论演唱中音区还是高音区。
  很多人都知道气息的支持力,但有些初学者为了强调这一点总是不管轻、重、强、弱都把气息憋紧来唱,使气息像木棍一样顶在胸部,腰部肌肉更加僵硬,用气不灵活,声音缺乏生命力。其实气息应该像一条软鞭轻轻挥动而猛然击打,使其灵活有力。唱强音和高音时气息更应松畅,靠加强气息的弹性力量,增强气息的流量和流速来完成。
  在演唱高音时,气息支持和控制被认为是最难的。很多学生在唱到a2这个音时就会很紧张,就会提前高挺胸、猛吸气的做准备,然后憋着气唱出来,这样的声音又挤又紧,甚至还会破音。虽然演唱高音比起唱中音要更为费力,但我们要知道“力量来自于放松”。因此在歌唱高音之前除了心理上放松之外更要放下胸腹部各肌肉群,借助于叹气的感觉将气充分吸到腰部四周,感觉前后腰部都膨胀起来,胸肩随之放宽,然后整个腰部及下面张开的肋骨向内一收,产生一股强流,随后撞击我们的声带便产生了高音。呼吸肌肉群不能因为音高的变化而上伏,要找到整个身体的两个支点,即小腹和声带,使之产生对抗,保持住腹肌向下压的力量使气息更具支持力。另一方面,在歌唱一个长拍高音时,很多学生会因为气息不够而保持不住音高,使其偏低,这因为不能有效地控制腰腹部的收缩及气息的流量与流速。
  
  二、声带振动高音
  
  音高取决于振动的频率,而振动的频率则与振动体的长短、厚薄、张力有关。声带的发音过程中就是按照这种振动规律发音的。
  从声带振动部位上,常常分为整体振动、边缘振动。整体震动,随着声音的升高,声带的张力逐渐加强,但仍然以拉紧声带并快速振动为主;边缘振动,发高音部分时,由于声带被拉长,变薄,声门没有完全靠拢,气息相对轻松经过声门,只引起声带内侧的振动,于是出现了边缘振动。
  由此可见,从低音区到高音区,声带始终是在一定的张力范围内,声带向下挡气的情况下完成发音的。其振动过程是由整体振动再到边缘振动,这是运用正确的声带生理机制理论来指导演唱高音。
  三、口腔器官在高音时的协调兼顾
  
  口腔器官中的喉、舌、唇、齿、牙是歌唱的吐字主要部位,“字正腔圆”无论在中国戏曲还是西洋美声都是一条演唱准则。为了更好地兼顾共鸣与吐字,我们必须协调喉与口腔内器官的作用。

  • 声乐教程
  • 本类人气排行:
    发声练习及练习曲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

    唱美声如何练好稳定的气息
    1.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

    从《枫桥夜泊》演唱谈艺术
    在繁多的声乐作品中,最难以驾驭和演唱

    怎样唱好一首歌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有的甚至

    声乐教学 李谷一歌唱方法
    不管什么唱法,首先一点是要人产生愉悦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