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再议孔子的“音乐思想”
2012-4-1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内容摘要:本文就今人对孔子在音乐方面的评价进行分析。并从音乐的学习、欣赏、教化作用和在教育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了孔子的音乐思想,在音乐的娱乐功能与教化功能的认识上可看出今人与孔子的差异。
  关 键 词:孔子 音乐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也包括他对音乐的见解。他所教授的六艺之中,音乐名列第二,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从诗开始,完善于乐,可见他对音乐的重视。他将音乐教育融入美学教育之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提倡和实施“美育”的人。
  孔子对音乐的认识是有实践基础的,《诗经》三百零五篇诗文他都能配乐歌唱;他还通晓多种乐器,能弹琴、鼓瑟、吹笙和击磬。他的音乐欣赏能力也相当高,有一次在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这样的音乐感受能力绝对是专业级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上思想家的睿智,孔子对音乐形成了他独到的深刻见解。
  孔子的音乐思想可以分为音乐的学习、音乐的品位与欣赏音乐的作用和地位等几个方面。
  在音乐的学习方面,孔子主张精修博取、精而后博。应该从音符、技巧、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诸多方面去把握乐曲。当然,孔子并不认为只精熟一两首曲子就够了,他不过是主张先精后博而已。只要想一想孔子能演奏多种乐器,并能为《诗经》数百首歌词配乐吟唱,就知道他在音乐方面涉猎之广泛了。
  在音乐的欣赏上,孔子重视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尤其重视内容。《论语·八佾》中记录了一段孔子谈音乐欣赏的话:“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段话的意思是:音乐的演奏形式是有规律的:先是诸多乐器同发齐奏,演出声音洪亮和顺的前奏曲;接着各种乐器依次展开,音色和谐纯正,节奏鲜明,连续不断,直至全曲结束。这是关于音乐演奏形式的品评欣赏。从他使用的“纯如”“翕如”“如”“绎如”等褒义词来看,显然孔子对音乐的形式美是很重视的。但是作为一个有鲜明政治立场的思想家,他显然更看重音乐的思想内容。孔子在评价《关雎》时说,这首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联系当时的诗都是配曲演唱的,可以说这就不仅是对诗文的评价,也是对音乐作品内容的评价了。孔子对《韶》曲和《武》曲的比较评价,是他重视音乐内容的典型事例。他认为,让他“三月不知肉味”的《韶》曲是尽善尽美的,而《武》曲虽尽美却不尽善。这里的“美”和“善”应该是分别指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武》曲为什么不够尽善呢?虽然周武王仁德,但伐纣王以取天下,终究以下犯上,况且战事入乐,难免杀伐之声,致使乐曲难臻完善。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思想家,孔子特别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他从来不认为音乐仅仅是敲敲钟打打鼓,它应该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借助和君主教化万民的工具。孔子认为音乐的教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分尊卑贵贱,维护等级礼制;二是诱导人心,形成社会风气。第一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但第二点却仍然有其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发挥音乐的娱乐功能的同时,不要忘记其社会教化功能。在抵制不合于礼、不利于礼的音乐方面,孔子的态度是坚决的。
  作为思想家,孔子的治国理论并不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但作为教育家他却大为成功,他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的贤者七十二人。孔子重视音乐教育,固然是因为他认为乐以载礼、礼乐一体,还因为他认为音乐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论语·泰伯》中说:“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而礼乐都是表现仁的。他认为没有仁爱之心就谈不到礼和乐,反过来看,这句话也含有“礼乐是仁”的主要表现手段的意思。孔子“仁”的学说是用以治世的,而只有懂礼乐的人才能以仁治世,所以要教学生礼乐。值得注意的是:在孔子的教学体系中,音乐不是作为美育课程开设,而是作为德育课程开设的。是今天的我们过于强调音乐的娱乐功能了呢,还是当年的孔子过于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了呢?笔者觉得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 声乐教程
  • 本类人气排行:
    发声练习及练习曲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

    唱美声如何练好稳定的气息
    1.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

    从《枫桥夜泊》演唱谈艺术
    在繁多的声乐作品中,最难以驾驭和演唱

    怎样唱好一首歌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有的甚至

    声乐教学 李谷一歌唱方法
    不管什么唱法,首先一点是要人产生愉悦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