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中西音乐记谱法之对比
2012-4-1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中西音乐记谱法的比较研究,正确地审视记谱法的发展问题,探求其在中西音乐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不同价值。希望借此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记录方式,促进教学与实践的发展,并以此来探求中国音乐发展的方向。音乐本是时间的艺术,通过记谱法的沿革,使音乐得以长久地流传。然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决定着中西记谱法产生发展的差异性。
  关 键 词:中国音乐 记谱法 五线谱 节奏 音乐意识
  
  音乐本是时间的艺术,但是时间稍纵即逝,美好的音响一去不回。为了保留声音,人们发明了乐谱,试图通过记谱法的沿革,使音乐长久流传。然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决定着中西记谱法产生发展的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着我们,应当在音乐教学和实践中正确地审视记谱法的问题,从中窥探其在中西音乐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不同价值。
  
  一
  
  中国是一个文字大国,几千年的繁衍更替,适应着本民族的音乐语言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记谱方式。可以说传统乐谱成为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印记。
  鼓谱、声曲折、文字谱、减字谱、律吕字谱、工尺谱等乐谱成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传播的载体,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乐谱担负起记录、传播和保存音乐信息的重任,对于推动音乐的发展和保存各朝代的音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至今,减字谱和工尺谱等谱式还仍然在音乐教学和实践中被广泛地应用。
  在欧洲,伴随着音乐文化传播与发展,产生了字母记谱法,天主教音乐家们又发明了“纽姆乐谱”,制定了四线乐谱、五线乐谱、简谱等记录音乐的谱式。
  从西方音乐记谱法的发展来看,占据主流的是五线谱记谱法。从公元9世纪开始使用“纽姆乐谱”到公元15世纪五线乐谱的产生,大约经历了七个世纪,这主要是教会音乐家完成的结果。从公元16世纪五线谱记谱法的初步完成和全面确立,大约经历了五个世纪,五线谱从教会逐渐走向整个社会和民间。公元18世纪,五线谱记谱法形成了今天应用的规模和理论结构,并随着欧洲音乐文化的发展而走向世界。到了20世纪,五线谱记谱法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唯一被普遍使用的音乐文字。在音乐的教学和实践中,西方五线谱记谱法的普遍应用推动了世界音乐发展的进程。
  
  二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早于西方国家。就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的发展而言,比西方音乐记谱法的产生约早600年的时间。由于各国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音乐记谱法的发展状况也截然不同。
  中国是以文字记谱为主,相比之下要比西方国家更为重视音响色彩变化的表现价值,在根本上鄙薄乐谱节奏的理性抽象。史料中记载唐明皇时曾让黄幡绰设计拍板谱,而她却画了只耳朵进上,并说:“但有耳道,则无失节奏也。”这正是最有特色的佐证。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谱”讲究定谱不定音,定板不定腔,千变万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这也正是中国音乐记谱法尤为突出之处。像工尺谱就只记录板眼,而具体表现音乐的精细之处则需要演奏者即兴地主观发挥。而西方的音乐记谱法是以字母、符号为主的线谱,讲究“声有定高”“拍有定值”“按谱演奏、演唱”。节奏源于舞蹈性的拍位,其发展的主流是对于音高问题的解决和完善。可见,节奏信息差异的把握形成中西旋律节奏观念的不同。
  中国受封建制度的制约,音乐为封建主的利益所服务,保持着中国传统的古谱。而西方国家在教会的把持下,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同时,使其音乐记谱法的发展日益完善,特别是五线谱、简谱的通行,已成为世界的一种潮流。因此,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专业音乐家,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全盘挪用信息简便而节奏系统尤为完备的线谱、简谱。直到今日,中国音乐教育仍在以推行五线谱的固定音高为主,而民族器乐的演奏以及戏曲音乐的记谱始终奉行简谱的首调系统观念。这使中国乐坛形成一种既不同于日趋僵化保守的中国传统,也不同于西方的新的音乐文化走向。

  • 声乐教程
  • 本类人气排行:
    发声练习及练习曲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

    唱美声如何练好稳定的气息
    1.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

    从《枫桥夜泊》演唱谈艺术
    在繁多的声乐作品中,最难以驾驭和演唱

    怎样唱好一首歌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有的甚至

    声乐教学 李谷一歌唱方法
    不管什么唱法,首先一点是要人产生愉悦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