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目前的状况
2012-4-1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A:目前大家对民族唱法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目前经常活跃在舞台上的“著名”歌手看法,认为民族唱法正在走一条千人一声,缺少个性的路。的确,现在的状况就是这样,整个民族唱法都似乎向声音浅、气息浅,故意拿腔做视,这似乎同音乐界的整体环境有关系,以后我们将就这个话题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B: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民族的东西逐渐西化。现在似乎应该反还本土色彩了,殊不知,民族的东西才是最优秀的。 A:的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就等于失去了自己。 C:民族歌坛需要要清新的泥土味,歌手们应该把根扎深扎厚。郭兰英就曾唱山西梆子、王昆则是唱陕北信天游出来的,老一辈歌唱家个个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歌唱特色,不像现在的歌星,一曲成名,一夜成名。 D:民族声乐的现状只能说明我们对于什么是民族的声乐认识还处于浅薄的境地。所谓千人一声的问题恰恰是在民族声乐发展中为了解决歌手的一些歌唱弊病而带来的结果。我们只有沿着中国文化的命脉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学习才会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迎接更好的明天。 E:美声的发声理论怕是目前唯一系统和成形的较科学的声乐理论。不借鉴它的理论还能借鉴什么呢?上百年的发展和研究已有了自已的理论。而我们的民族声乐,有象类似关闭、咽音、头腔、声区统一等等的理论吗?不过行腔、归韵等倒是见过。现民族发声高音借鉴西洋发声,我们民族的呢?象蒙古、西藏区域民歌高音的处理,有没技术特点可取?我似乎很少见到。有人知道会用,但却很少见到能上升到理论总结的文章。先声明一点,本人是门外汉,但爱好声乐,关心祖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希望能见到更多的有识之士踏踏实实做点事情,勇于探索,不要屈服于权威。 F:同感!同感! 民歌的美声化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问题!包括很多著名的歌唱家也喜欢这样演绎自己的歌曲! G:没学过声乐的人可能技巧不是很好,但是唱得往往很有味道,这往往正是学院派的歌手所缺乏的,因为他们往往没有接触真正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好演员都能吸取各方面的长处,拿来我用。民族唱法的精华在戏曲中是得到了总结的,不是说没学过美声或不按美声用嗓的就是不懂科学发声和缺乏艺术修养。学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当然很好,而风格是另一回事,要靠演员自己去摸索。还拿戏曲科班来打比方,科班里教的是大路活儿,是小班演法,和普通大学的本科一样,只是个基础,不代表什么都会了,就象机械化大生产出来的东西,共性多个性少。出科后还得再学大班的路子,就是时髦、上档次的演法,往往从做派到唱法的整个风格都发生很大变化,是演员在艺术上逐渐个性化的过程。如果演员的艺术个性能够吸引其他演员群起效仿,就有可能把这种风格流传开来,从而形成流派。其实美声的大师们也是这么做的。我们今天的民族声乐则只学来西方的形而未取其神,同时更丢掉了民族的魂,艺术上打出科起就几乎定型了,成了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的东西,不能不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