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独奏《高山流水》
2012-4-16、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我国民间器乐曲,长期以来多为民间演奏家根据自己掌握各自乐器的娴熟技巧以及对各地方民间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以几件乐器小合奏的形式,自娱自乐,集体创作而成。有时他们只单独演奏一首,也有将曲情相近、速度合理安排后的数首乐曲联奏的习惯,并冠以较为文雅的曲名,以示口传心授加以延续。在这种民间弦丝乐队中的古筝演奏高手,保留了小合奏的“公用”曲调和习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成为古筝独奏曲。
古典传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而创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是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巍巍乎志在高山,潺潺乎志在流水”的高雅情操的经典之作,历来是人们效仿的楷模,而它的曲名《高山流水》也成为各种器乐曲命名的典范。
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大多是以我国民间音乐的“母曲”《老六板》加以变奏而成的。它是保留了六十八板(即68拍)“八板体”结构的标题性乐曲,每句八板共八句,第五句后面加四板,共六十八板。这种在曲体原形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各地方筝艺流派酌其不同的地域及依托的乐种各异而演变成情趣多样,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的“子曲”,并冠以雅名《高山流水》。由于在旋律线上将八板体标题性器乐曲千变万化,以致在诸多版本的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中,已很难听到《老六板》的原形曲调而只保留了它的曲式结构。
山东筝曲《高山流水》始于1953年,是山东盲人艺术大师王殿玉先生将以筝为主的三件乐器小合奏“流水板”(中速)取名为《高山流水》(其中高
1 2 3 4 5 下一页自成弹筝曲《夜静銮铃》、王殿玉拉胡琴《流水》、张为昭打小扬琴《流水》)。在《夜静銮铃》一曲中采用了不同节奏型的古筝惯用技法“花指”(五声音阶下行琶音)变奏旋律,宛如流水从高山而下,同时也正合流水板中的“流水”二字故取其音而命名(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唱片编号2—0324、53816—1)。由高自成先生演奏并出版的山东筝曲《高山流水》曲谱,是由山东流水板(中速)筝曲《琴韵》、《书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等变奏而成。在出版的乐谱中注明“此曲以山东老八板筝曲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由庄重的和弦开始,以双手交替演奏的繁响,描绘出高山耸立的巍峨气魄。接着以双手交替的加花手法,引出小溪潺潺流水之声。而后又用右手劈、托、抹、挑、花指等演奏手法,配合左手的按、滑、颤音技巧由慢而快,描绘出清风拂弄着松柏翠竹时娇柔摇摆的形象,给人以清新秀丽 、欢快舒畅的感觉。乐曲的后部分,用大指加花衬托中指奏出的主旋律及波浪起伏的连续切分音,造成热烈欢快的气氛,好似潺潺细流汇集成滚滚飞瀑,直泻深谷,声响轰鸣。展现出祖国锦绣山河宏伟壮丽的磅礴气势和到处充满生机的兴旺景象。”
1958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省吾先生传谱、刘家贵记谱的《古筝独奏曲集》中,河南筝曲《花流水》(又名《高山流水》)。而曲尾注明:“花流水”属于大调曲中前奏曲之一,为河南筝曲,王省吾传谱刘家贵记谱。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河南曹东扶先生到中央音乐学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院任专业古筝教师,授课时明确对本文作者何宝泉讲“《高山流水》是中速弹奏曲的《八板》,是河南大调曲子演唱之前的小合奏曲,称做‘开场’或‘闹台’,是演奏各种乐器的乐手行弦活手的一首曲子。后来大家称为《高山流水》,与古琴曲《高山流水》并无关系。这首筝曲是掌握河南筝艺流派演奏技法基本的乐曲。”
人民音乐出版社在曹永安、李汴出版的《曹东扶河南筝曲集》中正式将此曲称为《高山流水》。同时作者根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曹东扶教学的《高山流水》整理的曲谱,并于1986年起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古筝教程》《中国古筝基础教程》中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