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潘珠军古筝常见病门诊
2012-4-16、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主治大夫:潘珠军 (扬州板桥琴筝有限公司总经理 古筝制作家)

  常见症状:“木头音” 声音发闷 后岳山杂音 手感差 音不稳定 跑码跳码 工艺粗糙“木头音”。

  病因:面板各音区的厚度不合理。古筝制作的核心技术就是古筝面板厚度的数据。数据合理,则发音灵敏。不合理,则声音发木。(弦的振动通过码子的转播,无法激发面板的振动)目前,能把握此数据的厂家不多,大部分厂家没有数据,把面板刨光滑就行。部分厂家重视数据,但执行的是不合理数据。即使拥有合理的数据,还和工人操作时的误差大小有关。所以制作一台完全没有“木头音”的琴比较困难,如果一台筝只有一两弦的“木头音”,就算很不错了。目前市场上的古筝,中高音区“木头音”超过5根弦的,至少占80%以上,从14弦到21弦音发空更是超过95%古筝的通病。原因是,如果低音区的面板厚度低于1.2厘米,就基本无法保证低音的浑厚了。然而现在市场上买到的面板原始厚度大多不足,不符合行业标准(1.3厘米)。如果完美的古筝是100分的话,目前中国的古筝制造业状况是:最多有10%的筝厂及格,90%的不合格。


  声音发闷
  病因:面板含水率过高。木制产品都应该有含水率标准。如果古筝所用木料过于潮湿,则容易开裂、变形、音闷。遗憾的是,很多厂商不知道什么叫含水率,更别说有含水率测定仪器了。一般来说,古筝面板的含水率不要超过10%,可采用炉火慢慢烘烤的方式达到此标准,浸泡后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的面板更佳,但很少厂家能做到这些,因为这需要一定的额外资金来实现。

  后岳山杂音
  病因:后岳山形状有问题。在左手按弦时,如果听到部分弦发出咯吱咯吱的杂音,不要去怀疑弦和码子。留意您见过的不同品牌古筝的后岳山(S弯),您会发现形状千奇百怪: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坡度有凸有凹,弯度也不统一。合理的后岳山形状为:1.高度要合理,1弦至21弦高度在1.5cm-1 2 3 下一页1.8cm之间较为合理,太高会影响张力,太低则左手按弦易触面板。2.坡度不宜外凸太多,否则增加了弦与坡的接触面,易产生咯吱咯吱的杂音。解决杂音的方法可用三角挫在弦与坡的接触处开一比弦细的槽,既可消除杂音,也不影响美观。

  手感差
  病因:多方面。1.弦距不均匀或不符合行业标准。2.弦的柔韧性不足,缺乏柔韧性的劣质琴弦易断且伤手,连完成小三度的滑音都很困难,严重影响习筝者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效果。3.筝体横向弧度过大会影响演奏的舒适性,过平影响共鸣。4.码子过矮导致左手按下滑音碰到面板等等。

  音不稳定
  病因:弦轴板和弦轴使用不当。常见古筝弦轴螺纹较粗,易走音。用钢琴弦轴(螺纹细)作为替代,则会增强音的稳定性。弦轴板多采用色木或多层色木板,随着色木的的价格成倍增长,好多古筝厂用杂木代替,无法保证音的稳定性。

  跑码、跳码
  病因:1.码脚弧度与筝面弧度不吻合。跑码是小问题,一般用粘松香粉和贴胶布的方式可以解决。但跳码用此方法是解决不了的。市场上90%的古筝只适合初学者简单使用,禁不起专业演奏家的正式演奏,一个低音区大力度和弦或单音,劣质筝码便打板或移位!大部分古筝厂不生产古筝码,由专门的筝码供应商供应,笔者研究过不同筝码供应商制造的筝码发现:他们大部分不懂筝码制作!主要表现在:码脚面积过小、码脚内侧过高导致码脚外侧悬空、不同音区码脚弧度不合理、部分音区码子高度不足导致张力不足等通病。相同码脚弧度的筝码卖给不同面板弧度的厂家,码子不跑不跳才怪!2.筝体过平,纵向弧度小。相同高度的筝码用在不同纵向弧度的古筝上,琴弦对面板的张力不一样,若是纵向弧度大,张力就会增加。3.码子的形状过于修长或分量不足也会导致跳码、倒码。

  • 古筝教程
  • 本类人气排行:
    业余古筝考级通过最高级是
    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对艺术几乎一窍不通

    中国音协全国古筝演奏考级
    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水平考级教材《

    古筝名曲《长相思》
    好长时间没有沉下心来听一首曲子了,有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考
    一级:1、小剪剪花 河南曲子曲牌 曹

    古筝初学者,购买古筝后,
    古筝初学者,在购买古筝后,一般都会面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