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与智力情感的发展
2012-4-16、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中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与智力情感的发展
音乐,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的现实生活之中,它丰富着人类的生活,体现着科技与人文的精神,美化着环境,净化着心灵。可见音乐素质教育在中学教学中不可忽视,它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情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中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与智力情感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开发人脑思维和创造力
音乐教育是开发人脑、发展人的完整思维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人的“完整人化”的不可少的途径。我国学者王通讯进一步提出了“多元聪明”论。这一创建性的论题为人类智慧的提高和发展以及人类自身智慧的研究与探索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也更证实了音乐教育在中学生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中的作用。
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挖掘其潜能,激励他们创新的欲望与勇气,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创造与活动中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和智力的开发,以动激趣,发扬主体精神。
律动是在有规律的变化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一种技能,传统律动教学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经反复练习达到要求,学生学得机械而又呆板。遵循“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依据初一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我精心恰当地选择了新颖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在律动的音乐游戏中采用《请你跟他一样做》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自由结合,自由分组,并设计本组的队形变化等,让学生动脑筋。方法是每组选一名学生在前面创造动作,随音乐不断变化,其他学生跟着做。要求动作尽量不重复,各组不同的动作互不干扰,比谁创造的动作最多,谁的动作更优美、更符合音乐,谁模仿得最像。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爱好不同,所创造的动作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但他们是通过了想象和模仿才做出来。生动有趣的动作使学生边做边笑,感到非常有趣。整个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二、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音乐素质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感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感素质,它包含情意、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素质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艺术即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鸣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在学校电子琴兴趣小组教学中,情感教育在音乐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我认为情感教育,就是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性格为目的,选择合适的不同方式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少年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少年的心理过程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他们是以直观表现的形式来认识周围事物的,抽象理性认识才开始萌芽。
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演奏正是潜移默化地发展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