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教学篇秦桑曲细解
2012-4-16、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秦桑曲》是周延甲根据李白的诗《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的内容创作的古筝独奏曲。燕,古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秦,亦为古地名,大致位置在今陕西一带。燕地为征夫所在地,秦地为征夫家所在地。燕地寒冷,秦地温暖,燕草还像青丝一般,秦桑却已茂盛得低垂了。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是,夫妇两人分处异地,虽然两处春天到来的早晚不同,但相思的真切却是易地皆然。妻子认为丈夫只要一触及春的气息,就会产生急切的思归心情。正是盼妇如此信任丈夫,希望丈夫像她一样,所以她连春风也不让吹入罗帏,因为她和春风素不相识。此诗的意思是说,你去的地方的草才像青丝一样刚刚冒绿长出来,咱们家中的桑树却已茂盛得低垂了。当你看到碧草感到春的气息想念亲人盼望回家时,也正是我见到桑树想念你而断肠的时候。春风啊,我和你素不相识,你有什么事要进我的帘帐 ?
作者借用了李白的诗句所表现的内容,运用古筝的传统技巧,融合当地的地方音乐,并加进创新的古筝表现手法,描写了一个年轻美丽女子深深怀念远方丈夫,盼望早日和丈夫团聚的急切心情。整个乐曲从第一人称角度,即盼妇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形象的完整刻画,来深化乐曲主题。《秦桑曲》的内容可用四句诗来概括:“秦桑低垂苦思君,长夜难眠泪沾巾。春风飘入罗帏帐,疑是夫君拭泪痕。”此曲旋律优美,音乐形象鲜明,慢板如诉如泣,悲悲切切,催人泪下,快板紧张激烈,急急切切,充分表现出盼妇思夫盼望早日团聚的心情。“盼妇思夫伤悲切,一曲‘秦桑’泪万行”。 此曲自问世以来,深受欢迎,具有较大的影响。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并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演奏《秦桑曲》首先需要了解掌握《秦桑曲》所要表现的内容,这是弹好《秦桑曲》的前提条件。乐曲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是表现反映一定内容的,而内容和演奏者情感必须通过对乐曲的处理来表现。好的演奏者不是在弹曲,而是在弹情,不是在弹音符,而是在弹内容。演奏者要站在音乐主人公的角度去表现乐曲内容和思想情感,要带着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急切的盼望团聚的心情去启动手指急摇快刮,转入慢板,则应进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情到高潮,潸然泪下,一曲终了,泪痕红浥。真正做到“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如何演奏好《秦桑曲》,可用两首诗来概述。其一:“急刮密摇稳抓弦,轻托慢抹腕提弹,颤按推揉细品味,一弦一柱诉辛酸。”其二:“指动心呜咽,弦弦苦相思。曲到高潮处,人是断肠时。”
《秦桑曲》定调为D调,二十一弦古筝定弦为倍低音1至倍高音1。有的演奏家出于某种个人考虑,将D调改为F调,二十一弦古筝定弦为倍低音6至倍高音6。此种定弦法在某些乐句的演奏上比较方便,但高音音域不足,难以完全按照乐曲要求演奏,在处理某些乐句时,也会感到音乐的色彩不够丰富,缺乏个性。


《秦桑曲》分为三个弹奏段落。第一乐段由十六小节构成,第二乐段由五十一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六十小节构成。
第一乐段虽然存在明确的小节划分,但在节奏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演奏者可以根据乐曲情况自由发挥,视为散板处理。这主要是为了表现音乐主人公那种杂乱的、感性化的思绪,是表达乐曲内容的需要。这一乐段要充分弹奏出急切感和一种思绪上的零乱感,左手的刮奏,节奏和反复次数是自由的,以充分表达乐曲内容为原则。此乐段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交替,右左手摇刮紧密配合,充分表达抒情主人公思念丈夫盼望团聚的急切心情。第一小节是乐曲的开始,表现了音乐主人公那种酝酿已久的如洪水决堤般喷薄而出般的感情,所以刮奏及砸摇应该有爆发力,将这种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一小节的抓弦部分是对前一小节感情基调的总结,也是乐曲行进的一个动力,这一小节表现出了一定理性的成分,和第一小节的纯感性表

  • 古筝教程
  • 本类人气排行:
    业余古筝考级通过最高级是
    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对艺术几乎一窍不通

    中国音协全国古筝演奏考级
    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水平考级教材《

    古筝名曲《长相思》
    好长时间没有沉下心来听一首曲子了,有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考
    一级:1、小剪剪花 河南曲子曲牌 曹

    古筝初学者,购买古筝后,
    古筝初学者,在购买古筝后,一般都会面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