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琴
2014-8-1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琴弦一般有钢弦、羊肠弦跟尼龙弦。有一届以色列竖琴大赛的冠军,是出身于罗马尼亚一个贫穷家庭的小男生。他说小时候练的琴,根本没有钱装上琴弦,只能用钓鱼线代替!现在的我们,真是何等幸福,虽然都用尼龙做成,音色却是大不同。
竖琴同其他弦乐器一样,每次演奏前都需要调音。演奏者必须在开演或预演前都至少47分钟到场,竖琴的47根弦,每根都需要调音!在调音时,竖琴家还要戴一副耳机,这副耳机连接到一个看起来像随身听的调音装置上,这个装置可以让他听到他想要的音高,他的工作就是让弦的声音听起来正好符合那些音高。
不过,就算弦都调好了,挑战却还未结束,你一共有47根弦,到底要怎样来分辨它们呢?
答案在此:下次你有机会靠近看一架竖琴时,就看仔细点,你会发现所有的弦都涂上了颜色,所有C弦都是红色的,F弦都是蓝色的,竖琴家就靠这这两根弦,继续辨认其中从C到E的各个音符。
弹奏时,因为小指较无力,只使用大拇指到无名指(依序为1-2-3-4)。触弦的部分是第一个关节的指腹前端(finger tips)。可想而知,只要是弹竖琴的手,指纹辨识马上就能看出因长茧而扭曲的纹路。
竖琴里最出名的效果,就是滑奏法(glissando)。这个意大利字的意思,其实就是“滑动”。你一定看过、听过这种效果很多次了,竖琴家把手指从竖琴的一端滑到另一端,所有的音符听起来就好像一个非常快速的音阶(通常是从下往上)。哈泼·马克斯(Harpo Marx)是一个双方向滑音的大师,他可以把手指从下滑到上,再从上滑到下,挥舞不停。竖琴的滑音往往会为音乐添加一种戏剧性的美感。看看一些影视节目就知道了。也正因如此,它往往被滥用,尤其是电影音乐作曲家有时特别喜欢使用这种竖琴滑音。
在莫扎特为长笛与竖琴写作的C大调奏曲等曲目中你能够听到竖琴的演奏。而动画的配乐,更常用的似乎是钢琴,但你依然能在诸如《圣斗士星矢冥王篇》中听到潘多拉的竖琴声或是《千年女王》配乐中的竖琴伴奏。
【竖琴的简史】
“Harpa”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600年左右;早期文献内对竖琴的记载,使用名称并不统一。目前被发掘的第一把拱形竖琴(arched harp),是出现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它与缅甸竖琴相似,有13或14条琴弦。从当时古墓上的图片可以看出,演奏者以左手拨弦,右手则负责按弦止音。现在有些中、西非地区,仍能见到这样的竖琴。
现存最古老的爱尔兰竖琴(Irish harp),是制造于14世纪。一般有30到36弦,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指甲弹奏的声音。当时欧洲其它地区的竖琴,与爱尔兰竖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使用指尖而非指甲弹奏,而且它不像爱尔兰竖琴的琴身,并没有一个大共鸣箱。
竖琴乐器的演变,有一大部分是为了克服调性及半音的限制。16世纪时,Juan Bermudo比照键盘乐器,发明了双排弦竖琴(double-strung harp)。这种竖琴,有两排平行的弦,加上去的那一排,就像钢琴的黑键,负责半音的弹奏。后来,蒙台威尔地(Monteverdi)的歌剧 ''Orfeo(1607)'' 里所使用的竖琴,就是双排弦竖琴。
在双排弦竖琴后,又出现了三排弦竖琴(triple harp,17世纪初)及镰钩竖琴(hook harp)。镰钩竖琴的原理,与后来发展的半音器竖琴(lever harp)很相似,它是先将几个特定的音调低半音,然后以左手操纵镰钩(hooks)而将音升高半音。
继双排弦与三排弦竖琴之后,在19世纪时出现了交叉弦竖琴(cross-strung chromatic harp)。交叉弦竖琴共有76根弦,44根在左边,32根在右边。德布西著名的“'Danse sacree et danse profane(1904)”就是写给这种竖琴的。但是这些竖琴,因为在弹奏上的困难与乐器本身的限制,现在几乎都不使用了,只有在特殊表演或展览中出现。这个世纪,在爱尔兰竖琴方面,John Egan也发明了半音器(levers)。藉由手来调整位于琴弦上端的半音器,可以改变琴弦长短,而得到所需要的调性;这就是现在还普遍使用的半音器竖琴。
踏板竖琴(pedal harp)的演变,可推至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时有单一动作踏板竖琴(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