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2014-8-1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肘臂揉弦和手腕揉弦,两者都要练习。以能够表现出最好的音乐特征,来选择揉弦的速度和宽窄。
有几种方法,初学者可以试试,可能会有利于学习揉弦:
1.一是做指端关节前后屈仰动作。先在桌子上练,分别练习各个手指一关节向后躺下(不是完全贴在桌子上),再立起的动作,再分别作左右晃动。由快到慢,最后五个指头一起练习。
2.首先应学会手腕揉弦。其方法可先将手臂放在大腿上或椅臂上,然后将手腕放松前后摇动,力求平均,待动作习惯自如后,再放到指板上练习。 同时要注意:
在手腕前后揉动时,带动手指的关节,手指的触弦点不能随着手腕的揉动而移位。在练习手腕揉弦时,可先从三指开始。因为用三指揉动可以使动作更为宽松,然后再练习二指和一指。而练习四指时,还可将三指紧靠四指帮助揉动。这样的练习会使颤动的效果更为自如。在手腕揉弦练习的基础上也可逐渐学习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演奏上的表现力,适应于各种力度和情绪变化的需要。
3.还有大臂揉弦、手指揉弦。大臂揉弦多用于长的重低音,主要体现出乐曲的浑厚和伤感,手指揉弦多用于半拍的高音,可以表现出乐曲的欢快和优美,而想学好这些,前提是熟练的掌握手臂揉弦。
把位 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称之为把位。靠近琴头的把位为低把,靠近琴马的为高把。从一个把位换到另一个把位,称为换把。换把位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空弦换把,同指换把,不同指以及泛音换把等。换把时产生非音乐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训练不足的标志。滑音可以使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富于变化,增加一个优美的过度。特别是结合换把使用滑音,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演奏手段。
双音与和弦
小提琴可以同时演奏两个音甚至是3个音,也可以分奏4个音的和弦,这不仅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并可不依赖其他乐器的伴奏进行单独演奏。小提琴的三度、六度、八度以及十度双音音阶,是演奏双音的基础,也是小提琴家必须终身练习的一项基本功。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颤音、泛音、拨弦等,都是一些高深的技巧。
【提琴派别】
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他确认小提琴本质是一种歌唱性乐器。他所写的奏鸣曲,在快板乐章中摒弃了那些非音乐性的效果,而着力于辉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乐章,富于歌唱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富于歌唱性的演奏特点,为意大利学派奠定了基础。A.维瓦尔迪是意大利学派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采用乐队为小提琴伴奏的首创者。他的这一创举,使协奏曲具有交响性,并增添了戏剧性。G.塔尔蒂尼是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是意大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根据科雷利作品的主题写了50首变奏曲,使小提琴弓法艺术得到巨大发展。他奠定了由 3个乐章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颤音》是18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高峰。
18世纪中期,小提琴弓还不是现在这种弧度,而是向外拱起,适于演奏巴罗克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更适合演奏J.S.巴赫的复调小提琴作品。到J.海顿、W.A.莫扎特时,音乐作品的旋律线条具有更大的起伏,音量上要求具有更有力的重音,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也随之而改变,从而产生了1785年法国人图尔特的现代小提琴弓的创制,在运弓上有了发展与提高。被称为现代小提琴演奏之父的G.B.维奥蒂是巴罗克时期过渡到古典主义时期体现小提琴艺术发展水平的代表人物。他把小提琴的歌唱性乐句和技巧性乐句结合在一起,并充分使用了E弦的音域。维奥蒂的《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1797)至今仍受到许多作曲家们的赞赏。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学派处于衰落时期出现的新的浪漫主义先驱。他的《24首随想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范本。他所使用的新的旋律技法,大胆的转调,丰富的半音进行,尖锐的和声组合,有特点的节奏音型,多种速度变化,对以后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有很大影响。他的随想曲,被人们誉为“小提琴技巧的百科全书”。帕格尼尼演奏时所使用的许多技巧,如双泛音、连顿弓、抛弓、特殊调弦法、左手拨弦技巧、双音以及复杂的和弦、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远距离大跳等,都是与他同时代的小提琴家们尽力探索的秘诀。
德国小提琴学派
1650年以前,德国小提琴演奏艺术基本上是走意大利人的路。1700年左右,德国作曲家写的小提琴作品使用了比意大利人还要难的技巧,特别是在使用和弦、特殊调弦法,以及某些描写性的演奏效果方面。小提琴已经发展为一种技巧性很高的乐器。J.S.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对演奏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写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国小提琴发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