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管
2014-8-21、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2003 Right in My Soul·Eagle
Benny Carter
国王 全才爵士音乐家--本尼·卡特
如果在描述Benny Carter的音乐家生涯的时候,只是说他有着引人注目的、多产的一生,那么这种陈述的本身已经大大低估了他的成就。作为一位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一位编曲家,作曲家,乐队指挥,一位不经常演奏的小号演奏家,本尼·卡特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一直就是最出色的几个人中的一位。至少从1928年开始他就成为了最优秀的爵土乐音乐家之一,而令人称奇的是,在1996年,也就是说他已经年满88岁高龄时,他仍然上台演奏,而且表现出来的精力和才智,丝毫未受他年龄的限制。有时人们如果单单听他的演奏,而不是在现场观看,甚至会认为他是在他鼎盛的三十年代,他的魅力丝毫没有渐弱。在他只有二十几岁时,Benny Carter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当时最优秀的大乐队的指挥之一。
他总是充满活力,信心十足,总是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这反映出爵士乐的一种精神:如果是一位大师,当他在二十年后演奏同一支曲子时,他的演奏仍然能给人带来新的感受!爵士乐从来没有,也永远没有简单的重复。创新是爵士乐的精神,这一切带给人们音乐的灵感,而灵感的源泉都是来自音乐家心灵的反思。同许多爵士乐早期的大师一样,本尼·卡待学习乐器演奏基本上也是采取了自学的方式。在演奏丁—段时间的c调萨克斯管之后,他开始演奏小号,并最终转向了中音萨克斯管的学习,这最终成为了他最擅长的乐队演出相关工作。 1927年,Benny Carter录制了自己的首张唱片,合作者是查理·约翰逊的“天堂”乐队。1928年,他拥有了自己的首支大乐队。乐队的首演是在纽约的阿卡蒂亚舞厅举行的,初试身手,Benny Carter就大获成功。1930年到1931年期间,Fletcher Henderson一直是卡特的合作者,而当时风靡一时的麦金尼的“摘棉花者”乐队也曾短期由卡特接手掌管。
年轻的卡持成为了大乐队时代的重要人物。在三十年代初,卡特已经成为了与约翰尼·霍奇斯齐名的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尤其是他的现场演出更是受到了爵士乐迷的广泛欢迎。他在编曲和作曲方面的才能为人称道,在技巧方面他无可挑剔。他的小号演奏虽然机会不多,但却都非常精彩。 本尼·卡持在乐队演出相关工作演奏方面,是一位全才,这在六十年前,就已经是人们公认的事实。他录制过次中音萨克斯管的唱片,单簧管唱片,还有钢琴唱片,甚至于演唱他也曾尝试过,尽管他为数不多的演唱证明,即便是他也不是超人。1935年,正当摇摆乐正如日中天时,Benny Carter却到了欧洲。在伦敦,英国的乐队指挥亨利·霍尔邀请他加入乐队。这就是英国著名的BBC管弦乐队。在乐队中,卡特担任编曲一职,这使他有了充分施展自己的编曲才华的机会。由于BBC乐队在英国的巨大影响,卡特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爵士乐也由此在这个欧洲的岛国传播开来。爵士乐在英国的普及,Benny Carter功不可没。1938年欧洲政治局势动荡,大战一天天临近,甚为前途忧虑的本尼·卡持返回美国,重新组建了一支大乐队。这是一支传统形式的大乐队,但是乐队商业色彩很浓,重视流行性,超过了对艺术性的重视,最终结果是以失败告终,于1941年宣告解散。卡待在大乐队解散之后,组建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七重奏乐队。1943年,Benny Carter结束八年的飘泊生涯,选择了西海岸的洛杉矾作为自己永久的居留地。对于一位成功的爵士乐音乐家来说,这里好像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他原本打算在这里安渡后半生,却未曾料到,这里竟然成为了他重新倔起的地方。
四十年代,美国的西海岸成为了爵士乐新的中心,许多新的风格,新的流派都是在那里诞生,卡特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场所。在1943的电影《暴雨天气》中,他出演了一位鼓手,与另外一位大师范茨·Waller一道上了银幕。在此之后,他埋头苦干,专心为电影场担任配乐。在之后的三年里,他曾经尝试重现首日的辉煌,建立了一支大乐队。他的乐队阵容很强大。然而毫无疑问,大乐队时代在战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爵士乐发展的潮流,即便是Benny Carter也无法逆转。他的乐队并未如他期待的一样成功。最终他结束了尝试,放弃了努力,解散了这支大乐队,专心投入电影音乐的创作之中。卡特电影音乐创作的历史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 在四五十年代,Benny Carter仍不时重操旧业,录制自己所擅长的中音萨克斯管的演奏。他曾和爵士乐历史上的一支经典的乐队爵士爱乐乐团一道巡回演出,并曾参与过爵士乐著名的制作人诺曼·格兰兹的即兴演奏会的唱片的录制。这些都丰富了他辉煌的音乐历史。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忙于日常的任务,卡特很少有机会演奏中音萨克斯管,直到七十年代